【健康科普】宝宝耳朵疼、睡不踏实,警惕中耳炎!

【健康科普】宝宝耳朵疼、睡不踏实,警惕中耳炎!

五官科   胡容

分泌性中耳炎以中耳积液及传导性听力损失为主要特征,是小孩耳鼻喉常见病与多发病,其发病率高且易反复。

因宝宝表达能力欠佳,故宝宝分泌性中耳炎在发病早期极易被忽视,多数患儿就诊时病情已被拖延。宝宝的急性中耳炎若得不到及时治疗,可能造成积液或者鼓膜穿孔,进而导致听力受损,甚至并发更严重的颅内感染(如脑膜炎、脑囊肿等),危及生命!

一、诱发宝宝中耳炎的常见因素

1、感冒

感冒后,人的咽部、鼻部的炎症会向咽鼓管蔓延,之后咽鼓管的咽口和管腔黏膜就会肿胀和充血,导致纤毛运动障碍,病菌乘虚而入中耳,引发中耳炎。

2、擤鼻涕方法不正确

很多人擤鼻涕时用手指掐住两鼻翼,用力将鼻涕擤出,这样不但鼻涕不会完全从鼻前孔擤出,反而导致鼻涕在压力的迫使下向鼻孔后挤出,到达咽鼓管,因为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,容易引发中耳炎。

3、卧位喝奶

婴儿在卧位喝奶时,由于奶嘴上的孔较大,使流入口内的奶太多太快,宝宝来不及吞咽,容易溢奶、呛奶,如果带菌的呕吐物进入咽鼓管,也可能导致中耳炎。

4、错误使用挖耳勺

有的家长在家中会给小儿用挖耳勺取耳屎,如果不注意刺伤了耳道的皮肤或者鼓膜,细菌就可能侵入而引起中耳炎。

5、污水入耳

给宝宝洗头、洗澡的时候,因宝宝不配合而导致污水流入耳内容易发生感染,引起中耳炎。

二、得了中耳炎怎么办

如果年龄稍大的宝宝,会主动表达耳朵痛。但是对于还不会说话的宝宝,家长要细心观察!

如果宝宝总是不肯吃东西,哭闹,睡不踏实,经常用手抓耳朵,用头不停蹭枕头或者无原因的发热,体温升至37.8 ~ 4 0摄氏度,耳朵有脓液流出,就要警惕中耳炎,应尽快送医院。

三、如何预防中耳炎?

1.避免宝宝卧位吃奶,喂奶后将宝宝抱起放在肩上轻轻拍后背,帮助宝宝排出胃内空气,以免吐奶。当宝宝溢奶时,应将其抱起或将头侧向一边,避免奶液吸入气道。

2.在给宝宝洗澡、洗头时,要 用手捂住其外耳道口,以防污水流入。

3.提高宝宝的抵抗力,预防感冒。除了合理饮食增强宝宝体质外,多带宝宝到户外活动。

4.注意宝宝擤鼻方法,交叉单侧擤鼻,切记不能双侧同时按压。

四、如何正确使用鼻喷用药

1.首先清洁鼻腔,可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,擤出鼻涕,以便药物与鼻腔黏膜充分接触。

2.检查鼻用喷雾剂,摇匀药物,使药物浓度分布均匀。

3.保持头部直立,使用对侧手持喷雾剂,将喷头朝向外眼角的方向并向上倾斜约45°。

4.喷药时屏住呼吸,喷药后经口呼吸,使药物充分停留作用于鼻腔外侧壁,并以防药物被吸入下呼吸道。

5.喷药后使用干净纸巾擦拭喷头进行清洁。

五、如何正确使用滴鼻用药?

1.清理鼻腔内的分泌物,可压住一侧鼻翼将分泌物轻轻擤出,或者回吸,再从口中吐出,尽量避免捏住双侧鼻翼用力擤,以免分泌物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。

2.患儿采取仰卧姿势或坐位靠沙发,尽可能使头部后仰下垂,使鼻孔保持垂直向上,以防药物直接流入咽部,引起口苦等不适。

3.向鼻腔内滴入适量药液,并轻柔按压鼻翼,使药液均匀分布在鼻粘膜上,保持头部后仰下垂2~3 min后可以直立,使多余药液从前鼻孔流出,擦掉即可。

 

温馨提示:

在合理的护理和治疗下,中耳炎多数是可以治愈的,家长应提高警惕、掌握正确护耳知识,避免让宝宝患上中耳炎哦!

 

 

 


x

扫码挂号

便民服务